师大新闻网讯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合成化学研究团队魏俊发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化学》(Chem)上在线发表了以“Triazasupersumanenes: Bowl-shaped nanographenes with tunable properties and unexpected charge transport performance”(三氮杂超级花烯:具有可调节性质的碗状纳米石墨烯和意料之外的电荷传输性能)为题的研究论文。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我校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博和博士后孙一洵,共同通讯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李靖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华教授以及化学化工学院魏俊发教授。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以及成年免费A级毛片无码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的支持。

该研究通过后置策略(post-introduced strategy)首次在六迫位六苯并蒄(p-HBC)的海湾区引入吡咯单元,合成了三类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氮掺杂碗状纳米石墨烯,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基于HBC骨架曲率最大的碗状纳米石墨烯。该工作系统地研究了杂原子掺杂和不同取代基对这些碗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揭示了他们之间结构―性质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类碗分子具有非常相似的几何结构,但是在固态堆积、光电性质以及电荷传输等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与性能,尤其是OFET中意想不到的p型传输特征。
论文链接: